新闻动态 Company Profile

  • 联系我们

学术新闻

凋亡or坏死?Science揭示细胞死亡命运操控子
日期:2014-3-24 8:50:19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程序性坏死(Programmed necrosis),或称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在许多炎症性疾病如先天抗病毒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细胞死亡形式。这一过程以细胞肿胀,最终破裂释放内容物到环境中触发炎症为特征。最初人们认为坏死性凋亡是对非特异性压力产生的一种非调控性反应。现在了解到其受到与凋亡(apoptosis)调控有交集的一些信号通路控制。凋亡是一种特征明确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其相对干净,不会触发任何的炎症反应。确定细胞屈从于其中一种细胞死亡形式的机制,有可能引导开发出针对急性和慢性疾病的新治疗策略。


       在3月21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新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基因泰克公司(Genentech)的研究人员阐明了两种细胞死亡机制是如何发生交集的,并发现破坏其中一个过程会导致令人惊讶的结果——让细胞死于另一种形式。


       在凋亡过程中,细胞响应TNFR家族成员——“死亡受体”激活内部蛋白酶caspases摧毁自身。坏死性凋亡则依赖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和RIPK3。这些酶可以响应TNFR、Toll样受体TLR3、TLR4以及T细胞抗原受体(TCR)。当某些凋亡机制蛋白caspase 8或其激活子Fadd受到抑制时,细胞对坏死性凋亡敏感。当缺乏活化caspase 8时,RIPK1磷酸化并激活RIPK3,RIPK3转而磷酸化MLKL蛋白导致质膜破裂,细胞坏死。


       一些小鼠研究表明遗传失活RIPK3可以纠正组织特异性Fadd或caspase 8缺陷引起的许多炎症性疾病。同样,在缺失RIPK3的小鼠中由药物或缺血-再灌注触发的损伤诱导性炎症得到改善。这些结果指明了抑制RIPK3的激酶功能是针对急性和慢性炎症性疾病一种有潜力的治疗策略。


       为了验证这一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基因泰克公司的Kim Newton等通过在RIPK3的161位点用天冬酰胺替换天冬氨酸(RIPK3-D161N)构建出了表达丧失酶活性RIPK3的遗传工程小鼠。令人惊讶的是,缺失RIPK3小鼠活着,表达RIPK3-D161N因卵黄囊异常脉管发育而死于孕中期。这一表型让人联想到缺失Fadd或caspase 8的小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缺失Fadd或caspase 8会死于广泛坏死,RIPK3-D161N小鼠死亡则是由广泛的caspase依赖性的凋亡引起。


       ViaFect转染试剂


       对此,Newton等提供了一种解释:RIPK3可有可能通过磷酸化并失活一种底物,阻止了Fadd-caspase 8-RIPK1-RIPK3死亡诱导复合体组装,由此阻碍了凋亡诱导的细胞死亡。而失活的RIPK3形式(D161N)通过发生构象改变促进这一复合体组装而刺激了凋亡。因此,尽管重叠的一组蛋白:Fadd、caspase 8、RIPK1和RIPK3参与了坏死性凋亡和RIPK3-D161N诱导的凋亡,驱动这两种细胞死亡反应的分子机制并不相同。


       尽管RIPK3最初被确定为凋亡的诱导因子,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RIPK3没有参与死亡受体诱导的凋亡。Newton等证实除开这一机制,RIPK3实际上发挥了凋亡调控因子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说,RIPK3生物学等于是兜了个圈又回到了原地。确定RIPK3依赖性凋亡的诱导机制,以及它是否发挥独特的生理功能是一个挑战。




上一篇:中科院Cell子刊解析先天免疫的自控机制
下一篇:一种化合物可引发癌细胞“自爆”

合作企业/Co-operative Enterprise更多

  • 合作企业
  • 合作企业
  • 合作企业
  • 合作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