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Company Profile

  • 联系我们

学术新闻

中科院Cell子刊解析先天免疫的自控机制
日期:2014-3-24 8:43:34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日前,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揭示了先天免疫对抗病原菌时的自我控制机制。这项研究于三月二十日发表在Cell旗下的Immunity杂志上,王红艳研究员是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之一。

       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由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部分组成。其中先天免疫是机体对病原体的一种快速应答。人们发现,在先天免疫启动的过程中,TLR受体(Toll-like receptors)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如果TLR触发的炎症脱离控制,就会导致内毒素休克。(推荐阅读:PNAS:先天免疫中的lincRNA)

       内毒素休克,是由生成LPS(又称内毒素)的细菌所引起。当免疫系统对病原菌发动攻击时,这些病原菌会大量死亡,其释放出来的内毒素可能由此进入血液。

       为了更好的理解涉及TLR信号的内稳态机制,研究人员对巨噬细胞展开了研究。他们检测了在细菌或LPS诱导下,巨噬细胞内一些关键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情况。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它能发送信号为机体敲响警钟。

       研究显示,巨噬细胞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及其配体VEGF-C出现了上调。当VEGF-C结合VEGFR-3使其激活时,会显著减弱促炎症细胞因子的生产。

       研究人员注意到,去除VEGFR-3的配体结合区域或者酪氨酸激酶活性,会让小鼠对感染性休克更加敏感。进一步研究显示,VEGFR-3通过调控PI3-kinase-Akt信号通路和SOCS1的表达,抑制TLR4-NF-κB的活性。

       文章指出,除了靶标淋巴管以外,VEGFR-3对巨噬细胞也有关键作用,可以防止淋巴水肿并发的感染。这项研究为人们展示,VEGFR-3-VEGF-C信号通路是先天免疫对抗病原菌时的一种自我控制机制。


       王红艳研究员简介:


       1993-1998 年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1998-2001 年安徽医科大学免疫系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所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硕士;2001-2006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博士及Research Associate; 2006-2010 英国剑桥大学Research Fellow;2010年3月 任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研究组长;201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及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研究方向:淋巴细胞的活化和粘附

       研究工作: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在机体防御肿瘤发生发展及病原菌感染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淋巴细胞表面的众多受体(如T细胞受体,趋化因子受体等)产生“Inside-out”信号,促进整合素的活化和粘附;整合素与配体结合后,也会产生“outside-in”信号,调控细胞骨架的重排和淋巴细胞定向迁移到感染或肿瘤部位,最终清除病原微生物或杀伤肿瘤细胞……

 




上一篇:中科院Nature子刊发表免疫新文章
下一篇:凋亡or坏死?Science揭示细胞死亡命运操控子

合作企业/Co-operative Enterprise更多

  • 合作企业
  • 合作企业
  • 合作企业
  • 合作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