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臻博士:巧伪装抗癌药摧毁肿瘤
日期:2015-10-10 9:28:1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最近,科学家们首次开发出一种技术,把抗癌药物表面涂覆上来自于患者自身的血小板膜,从而使药物在体内持续的时间更长,可同时攻击原发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细胞,这两种细胞都可以导致癌症的转移。这项工作已经在动物模型中成功地进行了测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材料科学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延伸阅读:顾臻PNAS:取代胰岛素注射的智能贴片。本文通讯作者是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顾臻博士(Zhen Gu),他指出:“使用血小板膜来伪装抗肿瘤药物,有两个关键的优势。首先,癌细胞的表面具有粘附血小板的亲和力,使它们彼此粘在一起。其次,由于血小板来源于患者自身的身体,药物载体不再被认定为异物,所以在血液中持续的时间更长。”
本论文的第一作者、博士生Quanyin Hu指出:“这种组合特征意味着,该药物不仅可以攻击主要的肿瘤部位,而且更容易找到并附着于血液中循环的肿瘤细胞,基本上在它们出发之前攻击新的肿瘤。”下面是这个过程的运作方式。血液取自患者——在本研究中是一只实验室小鼠,从这些血液中收集血小板。对分离的血小板进行处理,以提取血小板膜,然后将其放置在一种含有抗癌药物阿霉素(Dox,这种抗癌药能够攻击癌细胞的细胞核)的纳米凝胶溶液中。这种溶液被压缩,迫使凝胶通过膜,并产生由血小板膜与Dox凝胶芯构成的纳米球。然后对这些球进行处理,使它们的表面被涂覆有抗癌药物TRAIL,这种药物可最有效的攻击癌细胞的细胞膜。
当释放到患者的血液中时,这些假的血小板可以循环长达30小时的时间,而没有涂层的纳米级载体只能循环约六小时。当其中一个伪血小板与肿瘤接触时,或多或少会同时发生三件事情。首先,血小板膜上的P选择素可结合癌细胞表面的CD44蛋白,将其锁定到位。第二、假血小板表面的TRAIL可攻击癌细胞膜。第三,纳米级的伪血小板被较大的癌细胞有效地吞噬。然后,癌细胞内的酸性环境,开始打散伪血小板,从而使Dox释放,攻击癌细胞的细胞核。在一项使用小鼠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与没有使用血小板膜的Dox、TRAIL纳米传递系统相比,在伪血小板的药物递送系统中使用Dox和TRAIL,可明显更有效地对抗大的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细胞。顾博士说:“我们想进一步在预临床试验中测试这种技术。我们认为它可以用来传递其他的药物,如靶定心血管疾病的药物,血小板膜可以帮助我们靶定体内的相关部位。”
上一篇:
阻断癌细胞的免疫逃逸之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