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Company Profile

  • 联系我们

行业新闻

张林博士PNAS揭开抗炎药防癌之谜
日期:2014-11-6 9:34:5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来自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UPCI)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证实,阿司匹林和其他的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能够通过在携带某一功能异常的突变基因的肠干细胞中诱导细胞自杀信号途径,来预防大肠癌形成。他们的研究结果发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高级研究员、匹兹堡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及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副教授张林(Lin Zhang)博士说,科学家们很早以前就从一些动物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得知,使用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物可以降低形成肠息肉的风险,后者可以转变为肠癌(延伸阅读:Science子刊:谁会从阿司匹林御癌效应中获益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其原因。
    张林说:“我们的研究确定了一种生化机制可以解释这一预防效应是如何发生的。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一些新药来预防这个国家第三大癌相关死亡原因——大肠癌。”
    研究小组利用动物模型完成了一些实验,并检测了来自服用及未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的肿瘤样本。他们发现,在因APC基因突变而功能失调的肠干细胞中非甾体抗炎药激活了死亡受体信号通路,选择性地触发了一种自杀程序。健康细胞缺乏这种突变,因此非甾体抗炎药不会对它们造成伤害。这些药物以这种方式诱导了可以导致癌变前息肉和肿瘤的细胞早期自毁。
    张博士说:“我们想利用我们对于这一机制的新认识作为起点,为那些结肠癌高风险人群设计出更好的药物和有效的癌症防御策略。理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杀瘤特性,并避免慢性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发生的一些副作用,如消化道出血和溃疡等。”




上一篇:日用耳软骨再造气管软骨
下一篇:炎症信号造就干细胞

合作企业/Co-operative Enterprise更多

  • 合作企业
  • 合作企业
  • 合作企业
  • 合作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