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Company Profile

  • 联系我们

学术新闻

Cell子刊、墨尔本凋亡的关键步骤
日期:2014-11-4 14:03:4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来自墨尔本的研究人员揭示出了与程序性细胞死亡相关的一些关键步骤,从而为治疗包括红斑狼疮、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内的一些疾病提供了新的靶点。
    来自Walter and Eliza Hall研究所的研究小组,发现了称作为Bak的细胞死亡蛋白的三维结构,并揭示出了它引发细胞死亡的第一步。他们的研究结果发布在《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程序性细胞死亡,又称作凋亡,它是在机体不得不清除不必要的细胞时发生的一个自然生理过程(延伸阅读:施一公院士PNAS发表凋亡研究新成果)。一些化学信号通过激活凋亡蛋白Bak和Bax,来分解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向细胞下达死亡命令。当这一过程出错之时,可导致诸如癌细胞一类的缺陷细胞继续生存,或是像阿尔茨海默氏症中发生的那样,导致健康细胞不必要地死亡。
成像死亡蛋白
    利用澳大利亚的同步加速器,Jason Brouwer先生、Peter Czabotar博士、Ruth Kluck博士以及来自研究所结构生物学部的同事们,探讨了Bak是如何改变结构来启动细胞死亡的。这一研究发表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
    Czabotar博士说:“了解细胞死亡蛋白的工作方式以及它们是什么样子,对于找到一些新的方法来治疗疾病至关重要。我们的研究显示了Bak是如何从一种形状转变为另一种形状来触动凋亡的。一旦Bak在细胞内‘激活’,它就会与另一个Bak分子形成‘二聚体’,接着启动了凋亡。”
    Czabotar说,了解凋亡将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开发出一些新的方法来治疗疾病。“了解这些蛋白质的结构以及它们在细胞中的运作机制对于设计出新的疗法来对抗疾病至关重要。”
    探寻打孔的故事
    Dana Westphal博士、Ruth Kluck博士、Grant Dewson博士、Jerry Adams教授和来自癌症分子遗传学、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死亡部门的同事们,探讨了Bak和Bax二聚体附着于线粒体并线粒体上打孔的机制。他们的研究发布在PNAS杂志上。
    Kluck博士说,Bak和Bax二聚体敲开了线粒体的表面,但人们对于其机制仍不很清楚。“凋亡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从线粒体中释放出一些关键的蛋白质。科学家们认为,是Bak和Bax穿过线粒体膜形成了一个洞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我们的研究表明并非如此。相反,这些蛋白质的中心螺旋只是浅浅地插进了线粒体表面直至孔形成。”
    “我们和其他的人正在致力于发现,这些蛋白质是如何一起破坏线粒体及触动凋亡的。更深入地了解关键事件有可能为调控凋亡来对抗疾病指出一些新的途经。”




上一篇:PCR替代技术,RPA全攻略之疑难解答
下一篇: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有共同根源

合作企业/Co-operative Enterprise更多

  • 合作企业
  • 合作企业
  • 合作企业
  • 合作企业